美國參議院在8月通過拜登政府所提出的基礎建設法案,總規模達到1兆美元,期望透過這項新的措施來推動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其中有大約5500億美元用來建設公共建設,具體的內容包含美國道路橋梁、環境建設的修建,未來新科技與環境的部屬,像是寬頻網路、飲水與強化環保。
原物料價格蠢蠢欲動,建設項目相關股票與基金關注
除了美國的基礎建設法案通過外,印度政府也宣布啟動1.35兆美元的國家基礎建設計畫。加上全球因為疫苗普及而城市解封,帶動大量購物需求,市場看好原物料價格的需求以及價格上漲,帶動相關的股票與基金上揚。
但在8月的Delta新一波疫情爆發後,市場出現雜音,造成許多金屬、石油等原物料價格拉回,相關金融商品也受到影響。礦業類股因受到中國前景擔憂,而出現下跌;油價因為中國進口趨緩,根據中國海關上週末公布的數據,7月原油進口量僅有970萬桶/日、與6月差不多,已連續4個月低於1,000萬/日。
如果有配置在這些領域的資產,千萬要注意相關價格的浮動,近期各項利多利空維持均衡,風險較大值得留意。
通貨膨脹的爆發,你的資產有跟上嗎?
由於經濟復甦,7月份美國通膨率居高不下,根據美國勞工部報告稱,7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升5.4%,為2008年以來最大的單月同比升幅。
基礎建設法案會帶動原物料的價格上漲,因為相關需求大量增加,在原物料上漲後,各種日常用品和商業需求都會因為原物料的價格上漲而導致成本增加,進而推動物價上漲以及通貨膨脹的程度,是全球經濟學家都有所共識的發展。
大量消費與市場復甦帶來的通貨膨脹,在近幾個月已經有大量國際經濟學者提出警告,現金資產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必須將資金配置在能有效抗通膨的金融產品當中。在美國基建法案通過後,可預期將進一步增加通貨膨脹的惡化程度。
不過國際報導指出,能源價格是美國通貨膨脹主要來源,7月價格比6月上漲1.6%。拜登與美國政府也呼籲石油產出相關國家增產以降低石油價格,試圖透過壓制原物料的價格來抑制通貨膨脹的嚴重性。
美元走強還是走弱?多方影響,謹慎評估外幣資產
雖然美國通過基礎建設會帶動美元的短期強勢,但由於新一波COVID-19疫情蔓延,導致美國8月消費者信心急跌至2011年以來新低,甚至使得聯準會(Fed)可能暫緩縮減刺激舉措,導致美元指數13日出現逾3個月來單日最大跌幅。
如果美元沒有表態明顯強勢的情況下,在資產配置的時候也可以考慮選擇其他貨幣,建議在主流貨幣中可以探詢避險相關類型持有,常見的選擇像是澳幣或日圓,也有人認為歐元或人民幣可以做為弱美元的的優秀選擇。
需多台灣的有錢人,都趁這波台幣強的時候將錢多方配置在各種外幣資產,隨著疫情的變化,外資也不斷將前撤出股市,今年屢創超賣高點,適當將錢多元配置是藉由這波機會,賺匯差抗通膨的好時機。
目前新一波疫情的爆發,導致原本呈現市場復甦的經濟態樣出現波動,美股、台股也呈現多空震盪盤面,即使許多數據和經濟措施顯示長期目前處於新一波的多頭行情,但仍必須謹慎面對疫情、國際局勢帶來的變動與風險。
以上分析內容僅提供各位投資夥伴參考,買賣有賺有賠,風險須謹慎
如果你想得到更詳細的配置建議,或是接收第一手消息,一定要加入我們的LINE好友:https://lin.ee/Gj3Y9X4